当前位置:首页 > 省内政协 > 正文

“小车间”撬动“大市场”——宜良县政协通过院坝协商助力打造“家门口的务工车间”

发布时间: 2025-08-28 11:21:41   来源: 云南政协报  

■ 通讯员 曾艳妮

近日,宜良县政协在该县北古城镇木龙社区召开以“以蓝莓产业为依托,助力北古城镇木龙社区打造‘家门口的务工车间’”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。

今年5月以来,县政协结合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,通过走访调研发现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,群众就业需求与增收需求日益迫切,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,就照顾不了家中老小;待在家里照顾老小,收入又无法保障,这一实际问题长期成为困扰大家的烦心事、揪心事。为有效破解群众赚钱兼顾家两难问题,让就业群体务工赚钱和照顾家小两不误,县政协通过院坝协商搭建平台,以蓝莓产业为依托,助力北古城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,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,助力乡村振兴走出新路子。

会前,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北古城镇云境臻宝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基地,听取企业负责人和社区干部的情况介绍。

会上,与会人员围绕县政协商前调研组负责人提出的“就业渠道窄、服务保障不到位、政策支持力度弱、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、村企合作模式还需进一步优化、岗位需求清单和就业意愿单对接不精准、招商引资力度还不够”等方面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。

“应坚持党建引领,推行党组织+合作社+农户发展模式,做实专业合作社,条件成熟时,数字化赋能就业供需匹配,盘活农村剩余劳动力,解决企业后顾之忧。”

“自从把土地流转出去以后,我就在家门口打工,既照顾了老人,又能接送孩子,每天足额结算工资,真是早上开花、下午结果。”

“建议县直相关部门搭建县域就业平台,强化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。构建数字化体系,及时更新就业状况、地点、收入等情况,掌握企业生产动态和用工需求,把岗位信息精准送到群众家门口。”

“建议企业用工就近吸纳,优先本地,覆盖周边。”

……

经过协商,会议达成以下共识——

坚持党建引领,办好“家门口的务工车间”。加强与上级党组织和县直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,争取政策支持、项目扶持和资金投入,为蓝莓产业发展和务工车间建设创造良好条件;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宣传蓝莓产业发展前景和“家门口的务工车间”建设意义,动员村民积极在家门口就业。

夯实发展基础,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。聚焦特色农业产业,把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突破口,推行“党组织+合作社+农业产业示范基地+农户”合作模式,整合土地、资金、技术等资源推动产业发展,注重发挥组织化、企业化、市场化在“家门口的务工车间”行动中的关键作用,由社区党委牵头成立劳务合作社,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带头入社入股发挥示范作用,不断吸纳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务工。

加强技能培训,不断提升群众就业能力。聚焦“提技能、促就业”目标,紧密结合蓝莓产业发展需求,在合作社内精准设置务工岗位,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,加强培训和管理,开展“订单式”“定岗式”“定向式”技能培训,建立健全务工人员档案,制定合理的务工薪酬体系,切实以“家门口的务工车间”为载体促进群众就业增收。

构建联结机制,实现村集体经济与群众收入双赢。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的扶持和引导,全面摸清当地劳动力就业需求、培训意愿,围绕群众所盼精准对接市场所需,将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支持蓝莓产业发展和务工车间建设,鼓励村民以土地、资金、劳动力等方式入股合作社,建立“保底收益+按股分红”的利益分配机制,保障成员的基本利益。

精准招商引资,持续拓宽群众就业渠道。以盘活乡村闲置资源为抓手,结合辖区内资源、区位、产业等发展优势,大力开展特色农业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商引资工作,因地制宜引进企业大户,带动就近就业,实现以“小车间”撬动“大市场”的良好局面;不断优化产业布局,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引进精深加工企业,拓宽家门口的致富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