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记者 魏溦 通讯员 杨正昌
“以前绕路半小时都找不到锻炼的地方,现在下楼走五分钟就到学校操场。”日前,文山市卧龙街道居民李大姐手持身份证,在文山市第一中学门口完成登记后,走进焕然一新的田径场。当天,文山市38所公办中小学的室外体育场地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,这一惠民举措的落地,得益于市政协委员提案的助推。
“城区公共体育设施不足,而学校场地却大量闲置,这一矛盾亟待解决。”在文山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上,张仟等委员联名提交了题为《关于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向社会开放的建议》的提案,直指群众“健身难”与学校资源“沉睡”的痛点。提案分析了开放学校体育场地的必要性,并提出了“政府主导、资金倾斜、政策支持、有序开放”的具体方案,为破解难题提供了清晰路径。
这件提案迅速引起市委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。市政府专题研究后,将其列为年度民生实事,结合提案建议制定了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明确了“教学优先、安全为重、公益普惠”的开放原则,敲定了38所公办学校的开放名单,并细化了开放时间、场地范围、管理机制等内容。《方案》中,“室外场地免费开放、室内场馆后续将有序开放”“教学日晚间开放、节假日全天开放”等具体安排,正是对委员“长短结合、分类开放”建议的直接回应。
为保障政策落地,文山市财政专项投入资金用于学校监控系统建设和场地维护,同时建立常态化补贴机制,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。“提案不仅指出了问题,更给出了可操作的办法,让我们推进工作少走了很多弯路。”文山市教育体育局负责人表示,委员们提出的“智慧管理”“容量管控”等思路被融入实际管理中,如今,各学校入口处的电子计数屏实时显示在场人数,既保障了安全,又提升了体验。
“从提案提出到政策落地仅用了半年时间,体现了党委政府对政协建言的高度重视,也彰显了协商民主的实效。”文山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,此次学校体育场地开放,是政协委员履职为民的生动实践,更是“党委出题、政协解题、政府答题”工作机制的成功范例。
如今,在文山市城区,“15分钟健身圈”逐步形成,38所学校的操场成为周边群众的“健身乐园”。傍晚时分,篮球场上跃动的身影、跑道上慢跑的市民、乒乓球台前切磋的邻里构成了一幅全民健身的和谐图景。而这幅图景的背后,是政协委员察民情、建真言、献良策的担当,更是人民政协服务民生、助推发展的生动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