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通讯员 张晓龙 记者 刘玲玲
一席板凳,几杯清茶,干部群众围坐成一圈,你一言我一语,没有台上台下的距离,只有真诚平等的交流。这就是牟定县政协大力推行院坝协商的生动写照。
今年以来,县政协通过做实基础“点”、聚焦工作“线”、拓宽覆盖“面”,全面发力推动院坝协商走深走实,做到了院坝协商与委员履职“服务为民”活动、“千名委员大走访”活动、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等工作相结合,真正让政协协商走进田间地头、融入百姓生活,成为党委、政府的“好帮手”和人民群众“连心桥”。
选题贴近民生 协商有温度
议题选得准,协商才有魂。县政协坚持县、乡(镇)、村(社区)三级联动选题,将视角下沉、关口前移,从委员提案、社情民意信息、日常调研和“千名委员大走访”活动中精准捕捉民生痛点、治理难点。
乡村幸福食堂怎么建?农村安全饮水如何保障?孝老敬老风气怎样弘扬?——这些群众牵肠挂肚的“关键小事”,成为县政协院坝协商的“头等大事”。
此外,县政协严格规范选题流程,确保协商活动始终与党委同心同向、与民意同频共振。乡(镇)政协小组初拟议题,经乡(镇)党委审核后报县政协,最终由县委常委会会议审定列入年度协商计划。既恪守“党的领导”这一根本原则,又真正让“百姓盼的”与“政协干的”紧紧相连。
调研凝聚共识 协商有深度
县政协以“一议题一方案、一议题一专班”机制,由主席会议成员牵头、专委会对口联系乡(镇),量身定制协商方案,明确“路线图”“任务书”和“责任单”。
商前调研的质量直接影响院坝协商活动的成败。每逢协商之前,县政协必深入调研,通过召开不同层级的调研座谈会、深入实地察看、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、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等方式,广泛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和建议,共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,做到了问题症结分析不精准不透彻不放过,解决办法不具体不可行不通过,思想共识不凝聚不统一不协商,为高质量协商打下坚实基础。
转化突出实效 协商有广度
“协商成果的转化运用是院坝协商活动的关键环节,对协商达成的共识,我们严格按照《政协云南省委员会院坝协商工作规则》的要求,需由县直相关部门办理的形成《协商意见报告》报县委批办,需由乡(镇)、村(社区)办理的以《协商意见函》送乡(镇)党委交办。”县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,协商意见交办后,县政协通过视察、民主监督、民主评议、再协商、召开会议听取办理情况等方式,适时跟踪协商成果运用情况,确保协商见成效、有结果。
其中,对于基层社会治理、村庄民主管理规定、破陋习树新风等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和好做法,由一个点向一个乡(镇)乃至全县推广运用,拓宽覆盖面,让更多的群众受益。比如,2024年,通过院坝协商在蟠猫乡形成的“党建引领十户一体”基层治理模式,目前已在全县各乡(镇)推广运用。
2025年,县政协秉持“党政所需、群众所盼、政协所能、委员所为”原则,精准选定7项民生议题。目前,7场院坝协商已全部完成,共达成36条共识,推动解决实际问题33个,切实将“委员声音”转化为“民生实事”,用“小院坝”书写了基层治理的“大文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