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省内政协 > 正文

干群携手齐发力 共画团结同心圆——镇康县政协深化拓展“双推”协商活动小记

发布时间: 2025-09-28 10:23:58   来源: 云南政协报  

■ 记者 刘玲玲 通讯员 金正荣 

“书同文来语同音,中华民族一家亲;‘三好’嘱托要牢记,‘双推’协商抓得好。政协组织搭平台,通用语言用起来;只要学好普通话,走南闯北都不怕。语言通来心灵通,交流交往更轻松……”在镇康县,一句句“用得上、唱得响、传得开”,蕴含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,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(以下简称“双推”)协商活动主旨意义的唱词,正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阿数瑟”形式,走进千村万寨,融入百姓日常。它们在各族人民口中广泛传唱,成为连接情感、凝聚共识的动人纽带。

2024年以来,镇康县政协以“双推”协商活动为抓手,紧扣“党政所需、群众所盼、政协所能”,坚持将协商议政与“双推”协商活动有机贯通,委员履职与“双推”协商活动紧密衔接,走出了一条具有边疆特色的履职之路。

科学谋划 让工作“动”起来

作为多民族共生共荣的边境县,镇康县内居住着汉族、佤族、傣族、苗族、德昂族、布朗族、傈僳族等23个民族,扎实推进“双推”协商活动,不仅关乎文化传承和语言沟通,还承载着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的深远意义。

为此,镇康县政协结合县情制定了《镇康县政协开展“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,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”协商活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为“双推”协商活动绘制清晰“路线图”。

《方案》创新提出“三个四”实施路径:聚焦民族乡、民族村、边境村(社区)和景点景区四大重点区域,实现工作覆盖无死角、服务直达第一线;健全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、委员联系界别群众、专委会联系部门及乡(镇)、主席会议成员联系“委员名师”四项机制,织密组织网络、激活末梢神经;整合院坝协商、边寨协商、镇康特色教育场馆及“书香政协”四大平台,打造多维立体、务实管用的推进体系,充分彰显了富有辨识度的“镇康特色”,让“双推”协商活动更加可感可及。

机制联动 让工作“实”起来

在镇康县国门零工市场,一本由镇康县政协“双推”协商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制作的《日常用语一百句》已成为中缅务工人员争相传阅的跨境沟通“宝典”。这份手册以汉缅双语对照的形式,从衣食住行到工作场景,覆盖日常沟通的方方面面,为跨境务工人员扫除了语言障碍,搭建起一座“沟通之桥”;同时,县政协还在市场内搭建了委员履职平台,委员挂联企业一线,主动亮身份、作表率,带头用普通话宣讲政策,开展“双推”协商活动,打通就业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这正是县政协与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协同发力,创新推行“劳务技能+创业就业+国家通用语言文字”培训模式,打造语言文字示范窗口单位的重要实践。这一举措,不仅赢得了临沧市政协领导的认可,还为临沧市各县(区)政协深入开展“双推”协商活动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镇康样本”。

深入开展“双推”协商活动,关键在凝聚合力。县政协充分运用“主席会议成员+专委会+乡(镇)委员履职组+政协委员”的联动工作模式,成功构建了与县级部门双向联动机制,助力部门履职和行业发展深度融合,以实现人才互济、同频共振和资源共享。比如,采取“院坝协商+普法+‘双推’协商”的方式,协助县人民法院、县司法局等单位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;与县委宣传部联动,在各类演讲比赛中同步融入和开展“双推”协商活动等。

不仅如此,县政协还借助边寨协商、院坝协商等履职品牌,巧妙融入“双推”协商活动内容,有效拓展工作路径。比如,镇康县忙丙乡创新打出“双推+”组合拳,通过“‘双推’+政治理论学习、‘双推’+院坝协商、‘双推’+民族团结共进”三拳联动模式,在提升干部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,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支撑的同时,又拓展了县政协助力基层发展的工作路径。

委员示范 让工作“活”起来

镇康县政协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,促进“双推”协商活动深入开展,着力把“双推”协商活动与委员履职、委员工作室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,通过加强对委员的服务保障,有效激发了委员的履职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真正实现“委员动起来、‘双推’活起来、群众带起来”,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源源不断的政协力量——

县政协委员伍恩美在傣族寨子开设“小大美术工作室”,以普通话为桥梁,带领孩子们绘出多彩梦想,累计培养学员150余名,形成了“一名委员带动一片、一个工作室温暖一寨”的辐射效应。

县政协“邰卫仙委员工作室”多次组织医疗卫生专家团队深入基层,在开展义诊服务的同时,巧妙融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,真正让协商活动走进群众、贴近生活,实现了“既送健康又送文化,既医身体又润心田”,极大地激发了委员履职新活力。

在镇康县南伞镇,通过打造“政协委员+”先锋队伍,整合委员、文艺骨干、法律工作者等多方力量,组建起一支520余人的宣传队伍,覆盖全镇17个村(社区),建立起“委员牵头、干部联动、乡贤助力”的基层推广网络,让“双推”协商活动有了坚实依托。

在镇康县勐堆乡,县政协委员全面融入“周一议‘三农’”和“争当一辈子好边民”实践活动,协同自然村村长、驻村工作队队员、村组干部,依托协商议事室等阵地,11名县政协委员积极作为,将“双推”协商活动带到群众身边、边境一线、纠纷调处现场和生产生活场景,持续扩大协商活动影响力,真正让语言相通成为心灵相通的纽带。

如今,随着“双推”协商活动持续走深走实,镇康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频繁,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,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愈开愈艳。